
民政,国之计,民之本。民生安,则民心顺、天下稳、国运昌。
“十三五”以来,全市民政系统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紧紧围绕“十三五”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五化”民政建设为推手,突出改革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民生保障,攻坚克难,“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期间,耒阳连续第五次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县)”称号,连续第四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2016年,耒阳市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先后指导大市镇大市社区和灶市街街道零洲社区创建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指导余庆街道南岭社区、灶市街街道零洲社区、蔡子池街道西湖社区创建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指导余庆街道同仁村、太平圩乡山碧村、坛下乡坛下村创建为“全省农村幸福社区”;指导水东江街道新和社区、永济镇大河边村、黄市镇严村村创建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指导耒阳市惠心服务中心获评“全省先进社会组织”。耒阳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获评“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耒阳市婚姻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为湖南省3A级婚姻登记机构,“五化”民政建设获评“全省创新实验先进单位”。
兜牢民生底线,织好社会救助体系安全网
2016年以来,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370元/月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600元/月,人均救助水平从296.3元/月提高到了388.3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185元/月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350元/月,人均救助水平从144.2元/月增加到了2020年的252元/月;分散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3200元/年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5460元/年;分散孤儿生活保障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350元/月提高至2020年的950元/月,集中的达到了每人1350元/月;自2020年1月起,全面实施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保障标准与分散孤儿一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由2016年的每人50元/月提高到2020年的65元/月;90-99岁高龄生活补贴及百岁老人长寿津贴分别由每人1000元/年和3000元/年提高至每人1200元/年和10000元/年。
发放救助保障金额、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出台惠民政策……一项项扶贫措施,一个个暖心政策,展现了耒阳民政人对贫困群众的关怀。作为社会保障的职能部门,民政部门承担着兜住民生底线的重要职能。市民政局坚持以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困难群体构建基本生活保障网,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十三五”期间,建立了耒阳市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部,并以此为契机,用温情为全市城乡困难群众编织了一道道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建立了耒阳市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由市长任组长,统筹推进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兜底脱贫等救助工作,并建立健全了《耒阳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等10余项政策,纵深推动“救急难”“两不愁三保障”、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着力推进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精准认定、动态管理,每年均组织开展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清理认定;建立了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每月定期向民政部门提供动态数据;进一步完善了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完善了以入户调查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主、民主评议为辅的审核审批机制,对已享受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化复核比例达到了100%。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全市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更加精准,动态管理更加及时,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进退及时”。由于成绩突出,耒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多次被国家、省级媒体宣传报道,多次受到上级民政部门的肯定。
社会福利事业普惠更广,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走进占地40余亩干净整洁的耒阳市社会福利中心,院内有绿树鲜花,有康复器具……几个老人正在院内的草地中沐浴阳光,享受着这安逸的时光,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十三五”以来,耒阳市民政局抢抓国家相关政策机遇,深入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每年举办业务培训,推行敬老院星级考评;全面落实各项养老政策,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行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为困难老年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险,为特困对象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建立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以儿童之家为平台,积极引导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志愿者等,广泛开展了“合力监护·相伴未来”、六一相伴、走访慰问等关爱活动,全市近1万名留守儿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照料。广泛开展《慈善法》宣传,创建慈善救助品牌,提升慈善影响力和公信力,建成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28个、慈善超市3个,2019年高标准完成了耒阳市慈善总会首次换届,并以此为契机,整合慈善资源,认真组织开展每年度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创新实施了“关爱未来、放飞梦想”福彩·慈善助学活动,5年来,累计帮助401名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获得资助圆了大学梦、106名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获得资助继续学业。
“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增至402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由2016年的20.5张提高至2020年的44.5张,在衡阳地区靠前。全市建成儿童之家376个,村级儿童之家覆盖率达到了100%;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30个、志愿服务站30个。启动并完成了殡仪馆改扩建,吊唁厅由3个增至15个,启动并完成了公益性骨灰安葬塔建设,建成骨灰安葬格位8000个。
社会公共服务更优质,社会治理水平更规范
“十三五”期间,启动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并顺利通过了省、市两级核查验收;进一步规范了城乡地名标志设置,组织开展了城区地名命名及地名标志整治活动,重点对城区路(巷)牌设置不规范、安装位置及密度不合理、使用不规范汉字书写地名等现象进行了整治;高质量完成了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为维护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婚姻服务窗口规范化标准建成了婚姻登记大厅,全面停止收取婚姻登记工本费,积极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年均依法依规办理婚姻登记1.5万余对、为群众提供婚姻档案查询2000余次。
2017年,全市376个村(社区)如期完成了首次村(居)“两委”同步换届选举;以城乡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为抓手,帮助11个社区实现了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中心提质,帮助36个社区完成了“五统一”标准化建设;推进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倡导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组织开展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法制审核和“耒阳市十佳村规民约”评选,全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法制审核率、备案率100%。建立健全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启用了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制度,每年定期对全市社会组织实施年检;建成了耒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先后对15个社会组织进行了孵化培育;扎实开展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44个社会组织与业务主管单位全面实现“五分离、五规范”;报请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了耒阳市社会组织综合委员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大力推进了殡葬改革,定期组织开展殡改宣传,将每年的“清明、中元”两节作为重点宣传和引导期;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免除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对丧事在殡仪馆惠民吊唁厅举行的,且时长不超过3天的实施免费使用;定期组织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重点合力整治违规乱建公墓、违规销售超标准墓穴、乱埋乱葬、乱设灵堂、沿街抛洒等突出问题,破除殡葬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建立了民政、城管、公安定期街面巡救和恶劣天气重点巡救机制,坚持日常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每年扎实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5年来,累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2万余人次。
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是新时期赋予民政人的神圣职责。耒阳民政人将以“十四五”为新的起点,以永不懈怠的新时代奋斗精神书写民政工作新时代答卷,谱写耒阳市民政工作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记者 袁成龙 通讯员黄纬波 报道)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简讯】三架街道:屋场恳谈话安全 交通出行筑防线
喜讯!耒阳市文联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 “三下乡” 优秀团队称号
夏塘镇:严查涉摩涉电违法!守护农村道路安全出行
耒阳市举办2025年结核病防治暨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工作培训班
我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机构下沉试点工作获好评
情暖“八一”:老兵“见”老兵 暖人又暖心
联通引领数智转型 政企协同共绘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耒阳市党员教育培训“周五课堂”:《奋进新时代》上、下集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