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过大年】当“消费帮扶”遇上“年味” 碰撞出乡村振兴“新春图景”
2023-01-17 21:09:46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梁昕 |          浏览量:2052

消费帮扶一头连着脱贫群众的腰包,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衣食。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记者走进大和圩乡雅江村,通过镜头,看到这里的消费帮扶遇上“年味”后,碰撞出了一幅幅乡村振兴“新春图景”。

镜头一:“拉一把,帮一下,2800多斤的大和鱼抢光了!”

“这次我们卖掉了2800多斤大和鱼,年底入账4万余元。有驻村工作队帮忙,靠我们自己的劳动赚钱真好!”近日,雅江村脱贫户周丹家的“大和鱼”开塘,在市融媒体中心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消费帮扶下,2800多斤的“大和鱼”两天销售一空,看着最后一车鱼拉走,塘主周丹乐呵呵地说道。

年味里,一道鱼味大餐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大和鱼”,在耒阳“上桌率”极高。驻村工作队在得知脱贫户周丹家的“大和鱼”今年大丰收,便提前谋划,制定消费帮扶方案,及时对接本单位工会,发动广大职工干部踊跃购买。

“虽然今年遭遇了旱情,但在乡村两级党委和驻村工作队联合指导帮扶下,我引井水入塘,确保了年底鱼的收成。最近又担心销量,没想到工作队提前为我筹划好了销路。2800多斤鱼已全部卖出去了,我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周丹告诉记者。

“消费帮扶是巩固脱贫的重要工作举措,也是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接帮扶工作,鼓励指导脱贫户搞好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驻村工作队队长刘仁松说道。

镜头二:以购代帮  “小年猪”带热“消费帮扶”

“这批小香猪我们养了三年,有50来头,虽然一头小香猪不到100斤,但一时间也卖不出去这么多呀!”近日,市人民医院驻瑶洞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开展“同心抗疫 温暖过年”的走访慰问活动中,脱贫户刘功生、何文先向工作队诉说起最近的“烦心事”。

得知脱贫户刘功生、何文先两家小香猪量大难销的情况后,该工作队队长徐云楚立即向医院领导汇报,经院委会研究同意,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借春节购买年猪肉的机会,以购带帮的形式,向刘功生家、何文先家购买50余头小香猪,开展消费帮扶,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帮助脱贫户销售年猪,确保他们温暖快乐过年。

1月16日上午,卖肉现场,工作队和村民们有的负责称肉,有的负责算账,有的负责打包,忙得不亦乐乎。

“真心感谢工作队的同志,帮了我们这个大忙。刚算了下,这次小香猪卖了十万余元,今年我家一定可以过个丰盛的年。”刘功生笑得合不拢嘴,忙着装车说道。

镜头三:“电商+年货”  打造耒阳地域鲜明的网红农产品

“耒阳油茶、大和草鱼库存不多了,老铁们快来抢购吧! ”近日,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大和圩乡新农人主播刘艳辉的直播间里热闹非凡。原来,耒阳的“土特优”农产品作为这次春节年货的主打产品,搬上了他的抖音直播间。

此次“年货”中,除了油茶和大和鱼外,刘艳辉还搜集了乡邻自产的“好年货”,如耒阳干笋、腊肉腊肠、湖子酒、菌菇产品等等。刘艳辉与其团队通过线下与线上并行销售思路,致力于将耒阳农特产品打造成为地域鲜明的网红产品。

连日来,刘艳辉通过抖音线上年货平台,以消费帮扶的形式,帮助乡邻推销“土特优”农产品。半个月,刘艳辉率公司团队共直播1300余场,农产品全网成交金额423万元,全网总观看人数达2000万人次。刘艳辉说,通往乡村振兴的路,离不开“线上走”,把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卖出去,就是对农民最直接的实惠。

此次消费帮扶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互联网+消费帮扶”模式的优势,让耒阳“土特优”农产品走出乡村、飞向全国。(记者 赵娟 刘晗)

​一审:梁斌
二审:陈剑民
三审:谢翰林

责编:梁昕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要闻
综合
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