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德荣 通讯员 邓正华 陈剑民
像一幅江南诗画,这里青山是诗,绿水皆画;如一首天籁神曲,这里天人合一,琴瑟和谐。
耒阳,一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的城市,优美的自然风景与灿烂的人文景观在这里齐放异彩,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创造在这里交相辉映。历史的渊源,滋润了耒阳2700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文化的积淀,培育了143万耒阳人民“文明诚信、务实创新”的风尚品格。
△耒阳市发明家广场创文明城市景观小品宣传
近年来,耒阳市委、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先后获得“湖南省‘数商兴农’示范县”“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先进县”“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湖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华诗词之乡”等荣誉。
2021年,耒阳市怀揣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再深化、上水平、提档次的美好愿望,以饱满的热情再赴“文明之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步履铿锵的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中,耒阳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深刻内涵,凝聚文明力量,共绘幸福画卷。
强推动:全员参与提升文明品质
共赴文明之约,共塑文明之城。近年来,耒阳市多措并举,高位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
△衡阳市委副书记、耒阳市委书记赖馨正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高规格成立由衡阳市委副书记、耒阳市委书记赖馨正任第一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尹立鑫任组长的耒阳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市上下树牢“创则必成、创则必优、创则必严”的信心和决心,多次召开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现场督查调度会,明确职责分工、督导检查、群众监督、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规范,确定了思路上“一治促五治”,措施上“一创统五创”,保障上“一制带五制”,完善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构建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创建办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耒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尹立鑫在路口指挥交通
建立了创文专题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力量,解决难点问题。定期编发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情况通报,反映工作动态,形成了日通报、周调度、月讲评的工作机制,把创建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奖励、任用的重要依据,实现创建工作的常态长效。
市级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各项活动;市创建办和13个专业工作组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强势推进;市级领导分片抓创建项目,现场解决问题;市直单位签订责任书,扛起主体责任;街道社区冲在前沿,奋战一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群众踊跃上阵,投入创建。
重实效:民生幸福诠释文明内涵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耒阳市坚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事改起”:每年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文明创建的“大道理”落到“小利益”上,让老百姓在全面升级的政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中感受城市的温暖。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严格落实“五全一常态”机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专班、专人、专案推进煤矿处置、禁毒、疫情防控、防溺水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2021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获全省良好单位。“防溺水人民战争”工作开展以来,实现学生零溺亡,“三定五防”工作经验被广泛推介,今年5月10日,江西省信丰县派员专门来耒学习防溺水工作做法。
△耒阳市召开创建湖南省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
持续开展“安商行动”。全面落实企业“赋码”保护机制、“企业家日”等制度,累计走访(接待)企业1413家(次),收到诉求1750件,现场解决699件、交办解决1022件,剩下29件正在办理中。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日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92个。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税3.99亿元、退税2.61亿元。
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积极争资争项,今年上半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2.12亿元,争资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排名衡阳市各县(市)第一,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新增政府债券等资金5.45亿元,储备政府性投资、专项债券、国开行贷款融资及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项目共561个。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学位、车位、床位、厕位和摊位等问题,新增公办学位56195个、医疗床位1080张,完成农村改(新)户厕11050户、公厕18座,划定便民摊位1000余个,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提升。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荣列“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获得“全国第二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获评“湖南省‘数商兴农’示范县”,今年1至6月,全市网络零售额达8.59亿元,稳居衡阳市各县(市、区)第一。
创特色:红色基因涵养文明气质
芳草萋萋,必有良田沃土;繁星熠熠,自有皓月长空。
耒阳市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价值引领贯穿文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在这座文明城市的丰沃土壤上,培育起一座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
△耒阳市组织开展“雁回衡阳”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基因融入血脉。耒阳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耒阳市坚持以红色文化沁润文明内核,组织创作了电影《英雄若兰》、音乐剧《若兰》。马阜岭 “周末有约”红色故事汇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创新案例;厚植“红色记忆”,抓好革命文物普查、修复、保护和利用全过程,湘南起义旧址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用耒阳本土革命英雄人物命名校名,“天柱学校”“贺恕小学”等9个“红色”校名新鲜出炉,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美德润泽心灵。引领崇德向善风尚,积极开展“一个人一座城”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衡阳群众”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荐活动,目前,共有“耒阳好人”29名、“衡阳好人”5名、“衡阳市道德模范”7名、“湖南好人”8名,匡兵温琦华夫妇荣膺“全国道德模范”,形成了耒阳好人群体“群星璀璨”的良好局面,为耒阳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全民共治共享。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出“湾村明白人”基层治理模式,全力当好法律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传递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乡村振兴“助推员”、乡风文明“监督员”,典型经验获省政府通报表扬,被《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湖南日报》头版刊发、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连续三期专题推介,在中央政法委第七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向全国推介。
传递温暖力量。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质升级“衡阳群众·耒阳志愿者”品牌创建工作,打造“湾村祠堂·社区课堂”“专职‘衡阳群众·耒阳志愿者’”“‘佳’期‘童’行”等志愿服务项目,26万“衡阳群众·耒阳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万余次,随处可见的志愿服务已成为耒阳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用爱呵护成长。加强对重点人群教育与关爱保护,广泛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法治进校园、“艺术童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活动,呵护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涌现出衡阳市文明校园32所、耒阳市文明校园39所,“新时代衡阳好少年”6名、“新时代耒阳好少年”185名。
新风落地生根。“旅游每时每刻,文明随时随地”“小餐桌,大健康;用公筷,吃得香”……坚持以“六大文明新风行动”为载体,以“一个人·一条心·一座城”为主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规范、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文明卫生、文明出行、文明礼仪、文明经营、文明用餐成为广大民众行为自觉。
树品牌:文化兴盛筑牢文明根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耒阳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市37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每天定时播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惠农举措、科普知识、文化艺术知识等,建起群众身边不走的宣传队。
以文化人,艺术养心。“耒阳土菜节”、“广场舞大赛”、“耒阳好声音”、“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力推进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音乐爱好者组成的夕阳红乐团,莲步轻移,浅笑悠然的旗袍队,妈妈秧歌队……已经成为名声在外的文化品牌。全市100多个群众文艺团体让“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在耒阳同步熠熠生辉。
△大学生志愿者自发清理城市“牛皮癣”
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艺工作好事连连。2021年,耒阳市文化馆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文化馆创作的音乐剧《若兰》荣获第七届湖南艺术家田汉小剧目奖。耒阳市文联荣获衡阳市文联系统先进单位,红色电影《英雄若兰》入选湖南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是该市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填补了这项荣誉的空白。此前,耒阳市还先后荣获湖南省诗词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文明,是引领社会前行的奋进号角;文明,是温暖百万群众的民生情怀。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耒阳市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使这座千年古城凝聚了新的力量,厚密涂刷了幸福生活新的底色。
责编:徐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简讯】三架街道:屋场恳谈话安全 交通出行筑防线
喜讯!耒阳市文联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 “三下乡” 优秀团队称号
夏塘镇:严查涉摩涉电违法!守护农村道路安全出行
耒阳市举办2025年结核病防治暨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工作培训班
我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机构下沉试点工作获好评
情暖“八一”:老兵“见”老兵 暖人又暖心
联通引领数智转型 政企协同共绘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耒阳市党员教育培训“周五课堂”:《奋进新时代》上、下集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