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村里办了合作社,大伙儿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里的小洋房盖起来了,田土都种起来了,湾村环境越来越美……这些,多亏了邱柒阳这个‘湾村明白人’!"近日,记者在亮源乡新民村走访,村头的老杨乐呵呵地说道。在新民村,只要提起"湾村明白人"邱柒阳,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亮源乡新民村属耒阳市的边远湾村,前些年受打工大潮的影响,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导致一些农田抛荒。如何利用好撂荒土地,为村民铺设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扭转"人走地荒"的不利态势,成为新民村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乡村要振兴,首先农业要振兴。我既然当了这个‘湾村明白人’,还是得为湾里做点事,一定得想法子把这些撂荒的土地种起来。"多年来执着钻研水稻等农作物种植技术、被大伙儿称为没有文凭的"土专家"邱柒阳心里思忖开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村干部也了解邱柒阳的技术专长和想法,于是便和邱柒阳一起商量出了一条新路子:把村民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按照"村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营模式创办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又可以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选准了路子,说干就干。可村民们看到荒芜的田地都直摇头:"那个田地种水稻根本产生不了效益,靠这个致富,还不如去外面打工。"了解到村民们的顾虑后,邱柒阳当即表态:"虽然咱们村地理位置不好,但土地的肥力不错,搞合作社种水稻不成问题。如果将来效益不好,我即使赔本,也绝不少大家一分钱。"尽管看到邱柒阳信心满满的样子,仍有很多村民表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是否参与上迟疑不决,合作社成立初期,只有八户村民选择加入。
"虽然起初合作社人数不多,但我相信只要做出成绩来,会有更多的乡亲们相信我,愿意加入。"邱柒阳对此坚定不移。
"既然干了就要对村民们负责任,一定要把合作社办出效益,让大家在家里比在外面干得更好。"为搞好合作社,他从源头抓起,对水稻种子、肥料等进行优中选优、统一采购,生产实行精细化管理,邀请各类专家到田间地头"把脉问诊",为水稻种植开"良方"、施"良策"。如此一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去年共为社员发放红利20余万元。今年,又有21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余亩。
"咱们村里现在有了产业,致富有了门路,我们的目标是立足全村长远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争取把产业做大做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甜美。"以往,乡邻们坐在一起多是聊家长里短,如今坐在一起,他们更喜欢听的是邱柒阳传授种植经验、聊发家致富的门道。聊起创办合作社的过程,邱柒阳表示:尽管一路走来困难不少,体验了各种酸甜苦辣,但是能在家门口办成合作社并带动乡邻一起致富,这份幸福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记者 曹富蓉 实习生 李嘉慧)
责编:周紫红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三伏天如何科学度夏?中医专业人士为你支招
【简讯】三架街道:屋场恳谈话安全 交通出行筑防线
喜讯!耒阳市文联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 “三下乡” 优秀团队称号
夏塘镇:严查涉摩涉电违法!守护农村道路安全出行
耒阳市举办2025年结核病防治暨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工作培训班
我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机构下沉试点工作获好评
情暖“八一”:老兵“见”老兵 暖人又暖心
联通引领数智转型 政企协同共绘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下载APP
分享到